路过群贤主楼的廊厅,你就会发现侧壁上镶嵌着一通石碑,其文曰“黄君奕住,忼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笔力劲挺,墨蕴贤风,传颂着一段校史佳话。“书香文脉”第11期向读者推介这通碑刻中的故事——爱国华侨黄奕住的捐款购书事迹。

▲群贤主楼廊厅侧壁纪功碑刻
黄奕住(1868-1945),祖籍福建南安,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1884年,赴南洋谋生,先后辗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安身于印度尼西亚三宝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经营蔗糖业成为印尼首富。1919年挟资携眷回国,定居厦门鼓浪屿,开始积极投资厦门房地产和市政建设,并创办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中南银行。
黄奕住年幼失学,深以为憾,因此颇为重视并乐于资助文教事业。1921年,向陈嘉庚慷慨捐助10万元,用于创办厦门大学。1927年,再次捐助3万元,用作厦门大学图书设备费。据《厦大周刊》记载,这笔捐款分12个月支付,自1927年8月至次年7月止,每月汇寄2500元。学校对此非常重视,专款专用,全额拨付图书馆采购文献资源。截止1930年11月,共采购西文图书1814册,总价25369元,中文图书6120册,总价5234元。

▲《厦大周刊》1927年第171期记载黄奕住捐款信息

▲《厦大周刊》1931年第256期记载黄奕住捐款购书信息
饮水思源,为了纪念和表彰黄奕住先生的助学善举,学校专门做了三件事:
一是特制藏书票。上书“黄弈住先生赠”和“Presented by Mr Oei Tjoe”,粘贴在捐购图书的护叶上,作为“特别标志,留为永久纪念”。

▲特制藏书票
二是编纂专门图书目录。图书馆编纂《黄奕住先生捐赠图书目录》,并请林文庆校长作序,1931年10月刊行。

▲《黄奕住先生捐赠图书目录》之“国文图书目录”和林文庆“序”
三是刻碑纪功。特请文学院教授毛常撰文并书丹——“黄君奕住,忼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1931年6月在群贤楼下勒石立碑,正是镶嵌在群贤主楼廊厅侧壁的这块石碑。

▲《厦大周刊》1931年第262期记载学校为黄奕住捐款立碑纪念
黄奕住先生捐购的这批图书在厦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史载截止1931年4月,馆藏中文图书4万余册,西文图书2万余册,而黄奕住先生捐购了7900余册,占比超过10%,且捐购的中文图书大多为古籍,这为本馆2009年获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奠定了基础。其中,《秦汉印统八卷》(明万历三十四年新安吴氏树滋堂刻朱印本)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本馆入选的14部古籍之一,弥足珍贵。

▲厦大图书馆藏《秦汉印统》“封面”和“卷一”首叶
近百年来,黄奕住先生捐资购书的善举,在厦门大学传为佳话。这些宝贵的图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厦大学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与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陈嘉庚、黄奕住等先贤倾资兴学、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与壮举,必将激励后辈饮水思源、见贤思齐,将爱国兴教的薪火代代相传,泽被后世。
【人物小贴士】
毛常(1881~1951),曾用名翔,字夷庚,浙江江山县人。宣统元年,参加清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登拔贡榜第一名,由是誉满学林。1919年,受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担任北京大学讲师。1923年和1925年,两次短暂执教于厦门大学,担任文科国文教授。1931年,第三次受聘厦门大学,担任文学院国学教授,至1938年离校。毛常潜研词章和程朱理学,擅长书法,存世作品较少。
【文献获取】
古籍特藏阅览室(思明校区总馆405室)
查看原文请点击此处:https://mp.weixin.qq.com
文/图:古籍特藏与修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