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 685

164

赤子之心
【书香文脉·第6期】校刊里的古籍:光绪《漳州府志》的入藏故事


厦大周刊》1929年总第216期登载了一则图书馆书讯:“本校图书馆搜置漳州府志,系薛澄清君转赠。”这里提到的漳州府志,就是光绪《漳州府志》。该书是研究福建历史的重要文献,当时图书馆历经数年搜求而不得。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最后通过“转赠”的特殊渠道而如愿,堪称校史上的一段佳话。“书香文脉”第6期向读者讲述这部古籍入藏厦大图书馆的故事。


▲《厦大周刊》登载《本校图书馆搜置漳州府志


在文史哲学科发展史上,厦大曾有一个名师云集的黄金时代,鲁迅、林语堂、戴密微、顾颉刚、陈万里、张星烺……一大批“大先生”纷至沓来。地方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是当时的学术潮流,顾颉刚、陈万里等人就曾深入调查泉州历史遗迹。与之相应,福建地方文献是图书馆重点采访的目标,尤其重视搜集闽台方志和闽人著述,延续至今。但是,古籍是具有文物价值的特殊文献类型,原版的搜求实属不易。图书馆拓宽采访渠道,广发“英雄帖”,其中就包括委托本校学生留心乡邦文献,为图书馆提供古籍存藏信息。光绪《漳州府志》便由漳州籍1929届历史系毕业生薛澄清采访而来。

1930年5月,薛澄清在《江声报》发表《厦大图书馆搜得〈漳州府志〉经过述略》,讲述了此书从搜求到入藏的详细过程。


▲《江声报》登载薛澄清《厦大图书馆搜得〈漳州府志〉经过述略》


从在校时间和所学专业看,薛澄清正是顾颉刚、陈万里等人教授过的学生,可能受“大先生”学术旨趣的影响,他立志毕生从事闽南文化史研究。当厦大图书馆主任冯汉骥委托“留心‘关于闽南文献’等书”时,薛澄清甚至自费登报求购《鹭江志》等地方文献,但收获寥寥。无巧不成书,同为校友和乡党的陈家瑞,经常在报刊上看到薛澄清有关闽南历史的文章,得知他留心乡邦文献,而正好家藏两部光绪《漳州府志》,便决意赠予薛澄清一部。君子成人之美,薛澄清将此书转赠厦大图书馆,了却多年为图书馆搜求而不得的夙愿。

纸上泛黄的记忆徐徐舒展,引领我们去认识一位虔敬纯粹的向学青年,受到一代学人的精神感召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志业。他有着不负所托的古君子之风,其至诚情感化作书中风雅,融入深厚的厦大文脉之中。义举代代相传,今天的厦大学子仍在踊跃捐书,足令后人嘉叹!


▲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光绪《漳州府志》书影。光绪《漳州府志》五十卷首一卷,三十二册,清光绪三年(1877年)芝山书院刻本。薛澄清转赠本是残本,当时仅存十九册,可见此书之难得。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再次搜求,现为补配后的全本。


【人物小贴士】

薛澄清(1907~1960),福建漳州(龙溪县)人,知名历史学者。1929年毕业于厦大历史系。1930年到燕京大学研究院历史部学习,1932年修完学程后到厦大历史系任教。1936年赴香港,1937年前往印尼,侨居海外二十年。1957年回国,受聘厦大南洋研究所教授级研究员,并担任翻译工作。除精通英文之外,还兼通荷兰文、日文与印尼文。

陈家瑞(1895~?),福建漳州(龙溪县)人,地方文史专家。1927年入选为厦大国学院研究生。


【文献获取】古籍特藏阅览室(思明校区总馆405室)


查看原文请点击此处:https://mp.weixin.qq.com


文/图:古籍特藏与修复部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知识资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