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素以奇思妙想著称,《齐物论》更是其中极富挑战与魅力的一篇。历代学者对此篇青睐有加,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撰《齐物论释》以阐其奥。然章太炎学问自成一格,其著作常因思想深奥、文辞古雅而使人望而却步,后人称之为“章学”。研读“章学”本身就是一项艰深的挑战;因此,相应的注释之作也就应运而生。
本期书香文脉将引领读者走近厦门大学图书馆珍藏的一部“章学”力作——学者缪篆先生呕心沥血之著《齐物论释注》油印本。这部已历近百年风雨的珍稀文献,承载着怎样的学术薪传与版本故事?

▲厦门大学图书馆藏缪篆《齐物论释注》,精装13册,1929年油印本
谈及《齐物论释注》,先要了解章太炎的《齐物论释》。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炳麟,浙江余杭人,近代中国声名卓著的学者与民主革命家。在其丰厚的学术成果中,《齐物论释》是他个人尤为珍视的一部。晚年,章太炎在《自述学术次第》中不无自矜地称:“若《齐物论释》《文始》诸书,可谓一字千金矣!”其珍视之情,溢于言表。此书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非凡,近代学者梁启超亦对其推崇备至,认为章氏“用佛学解老庄,极有理致”,其《齐物论释》“确能为研究庄子哲学者开一新国土”。不过,这部创见迭出的杰作,因其文字古奥、思想深邃,常令普通读者研读时倍感艰涩。
缪篆先生的《齐物论释注》为后人理解这部“天书”打开了一扇明亮窗户。缪篆(1877~1939),原名学贤,字子才,江苏泰州人。他早年负笈东瀛,归国后一度辗转于东北三省。最晚至1925年,缪篆先生已执教于厦门大学,历任哲学系副教授、教授,1935年辞别厦大,后转赴中山大学哲学系继续执鞭杏坛。在厦大十年间,他勤勉教学,开设道教哲学、中国上古史、中国哲学、中国学术史等课程,嘉惠学子甚多。

▲章太炎题签,林文庆、蔡元培题字

▲章太炎题字
缪篆先生之所以能精注“章学”,与他早年的一段求学经历密不可分。1913年,经同乡韩国钧(字紫石,江苏海安人)引荐,缪篆有幸拜入章太炎门下,亲炙教诲,这为他日后深研并阐释“章学”奥义奠定了坚实根基。到了1929年,倾注了缪篆先生无数心血的《齐物论释注》终于以油印本的形式在厦门问世。展读此注,可深切感受缪先生治学的严谨与细致,他几乎是“穷尽原委、不厌其详,逐字逐句务求出处”。

▲1929年6月《厦门大学己巳年刊》登载缪篆《齐物论释注》的发售信息
这样一部精深的注解著作,问世之初即引起国际汉学界的瞩目。当时国际知名的法国汉学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将书中部分注文译成法文,收录于他主编的东方学权威期刊《法宝义林》(Hôbôgirin)之中。
白驹过隙,近百年光阴倏然而逝。这部《齐物论释注》油印本目前珍藏于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书库。全书精装十三大册(原为25册线装,推测为后期保护改装),总计1940页,字数更达120万之巨,内容宏富,考证精详。这部近百年前的油印本传世极罕,在中国大陆仅厦门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等少数几家机构有幸庋藏。2018年,上海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珠,以上海图书馆所藏油印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使得这部深奥的学术著作得以广泛流传。

▲缪篆《齐物论释注》影印本,5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
因年代久远,各馆所藏的原始油印本,在保存状况上亦各具特点。作为当年的原始版本,厦门大学图书馆所藏《齐物论释注》油印本虽经岁月淘洗,品相尚佳,承载着独特的文献信息与厦大学人的探索印迹,其深层价值仍有待后人持续发掘与研究。
【文献获取】
古籍特藏阅览室(思明校区总馆405室)
查看原文请点击此处:https://mp.weixin.qq.com
文/图:古籍特藏与修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