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是专门之学,现在甚或被视为“冷门绝学”。在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的大潮下,读者逐渐习惯于阅读数字或影印古籍,原版古籍的读者日趋减少。诚然,数字或影印古籍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无法完全替代原版古籍的阅读价值,在古籍辨伪上尤其如此。“书香文脉”第9期向读者推介一部馆藏古籍——旧抄二十二卷《云麓漫钞》的鉴别故事,希望引起读者对阅读原版古籍的重视。
厦大图书馆著录:《云麓漫钞》二十二卷,(宋)赵彦卫撰,棉纸十行黑格抄本,五函三十册。其来源暂不可知,从书袋卡记录看,至晚1934年已经入藏本馆。此书有著名学者的题记和诸多收藏家印记,一般而言,读者对其真伪不会置疑。

▲厦大图书馆藏二十二卷《云麓漫钞》,棉纸十行黑格抄本,五函三十册(此书破损严重,现已列入本馆古籍修复计划)

▲钱大昭“题记”叶有6枚印记:“求己”,“好个今宵”,“曾经春江看过”,“竹林波月之间”,“小北堂珍藏”,“仲鱼图象”

▲“序”叶有1枚印记:“钱江何氏梦华馆藏”

▲“总目录”叶有1枚印记:“简庄艺文”

▲正文首叶有3枚印记:“歙西长塘鲍氏知不足斋藏书印”,“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季沧苇藏书印”

▲卷末尾叶有2枚印记:“钱江何氏梦华馆藏”,“何元锡印”
1938年9月,刚过而立之年的谷霁光受聘为厦大历史系副教授,开启了为时7年的厦大执教生涯,且都在办学条件异常艰苦的长汀时期。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谷霁光深入研读了图书馆藏旧抄本《云麓漫钞》,对此书的真伪产生了怀疑。从书袋卡记录看,他在1940年6月和1941年3月两次借阅过此书。1941年12月,《图书季刊》发表谷霁光《旧钞二十二卷本云麓漫钞志疑》。他从字迹、纸张、印记、抬头、文体、类目等方面详加考证,认为此书“乃由说郛改窜而成,今可易名‘旧钞说郛残卷’”,即与赵彦卫《云麓漫钞》毫无关系。同时认为,此书“非为伪造《云麓漫钞》所录”,对研究《说郛》仍然存在文献价值。

▲左:《图书季刊》载1941年12月《旧钞二十二卷本云麓漫钞志疑》 右:《云麓漫钞》书袋卡
为何有此“伪书”?不过是无良书贾的操弄而已。有趣的是,为达到以假乱真之目的,部分“素材”也是奇货。从文笔和字迹看,钱大昭“题记”叶可断定为真品,应是移花接木而来。不过钱氏这篇题记究竟来自何书,又有待后人去考索。
试想一下,倘若谷霁光翻阅的是黑白影印古籍,或是黑白影像数字古籍,能否感知到纸张种类的差异,印泥色彩的异同,书叶拼接的痕迹……答案不言自明,他的《旧钞二十二卷本云麓漫钞志疑》恐怕就不会出现。在今天的科技水平下,影印或数字古籍的“技术”贡献良多,但“方便”之时亦有“不便”之处,读者当审之慎之。
【文献获取】
古籍特藏阅览室(思明校区总馆405室)
查看原文请点击此处:https://mp.weixin.qq.com
文/图:古籍特藏与修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