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 685

164

美育记忆
【书香文脉·第14期】方寸之间有天地:厦门篆刻名家龚植及其《亦楼印存》


1934年元旦,厦大中国艺术社举办图章展览会,展出图章200余方,其中部分图章印文被汇编成册,即“书香文脉”第13期推介的厦大图书馆藏《印谱》。可惜《印谱》缺少序言、题跋、篆刻者、收藏者、边款等相关信息,以致所录图章的辨识解读具有一定难度。据《厦大周刊》记载,厦门篆刻名家龚植在此次展览会上出展图章62方,同年2月其赠送的“生平篆刻作品《亦楼印存》”或有助于辨识解读。“书香文脉”第14期向读者推介的正是这部馆藏印谱——龚植《亦楼印存》。


▲《厦大周刊》1934年第332期刊登《龚樵生先生赠印存一部


龚植(1869~1943),字樵生,号亦楼、慵蟫、病蛰,自称亦楼主人、以静自娱室主人,福建晋江人,后移居厦门鼓浪屿。龚植出身于书香世家,其曾祖龚维林、父龚显曾皆为进士,因祖孙二人均任职翰林院,被誉为“祖孙翰林”。龚显曾嗜金石文字,穷搜深究鼎彛碑刻;好藏书,聚书数万卷,是清代泉州有名的藏书家。龚植承袭家学,工诗善画,精通书法,颇嗜篆刻(自称“石痴”),是林尔嘉创立的菽庄吟社重要成员。

《亦楼印存》是龚植钤印墨拓印谱,共 8 册,收录了他所刻的362方印章。此书制作考究,印泥朱钤印章外,还墨拓边款,朱丹玄墨,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龚植篆刻技艺精湛,所刻印章线条凝练,古朴雅致,形制多样。龚植刻印,喜刻边款,记其刻印背景、治印心得等,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龚植《亦楼印存》封面、题字和首叶


以龚家藏书为例,《亦楼印存》收录的印章及其边款(见下图)对此有所说明,这些史料对研究龚家藏书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亦楼书画记”印,边款“老见异书犹眼明。余家以书为田,代不断耕,刊此石章留示后者。岁己巳夏五亦楼主人六十叟龚樵生记并刊石”


▲左:“四万卷楼”印,边款“余家藏书十万卷,宋元明善本约四万余。二十年来兵火虫蚀,毁散迨尽。先代心血,每思泪下,刊作此石,聊志感伤”;中:“以静自娱室主人六十后藏”印,边款“金石碑记,余家所藏不下千余种,先人搜置垂三十年。壬子之秋,移居厦门之鼓浪屿,兵火后散失殆尽。吉光片羽,仅此一二,真令人沧桑之感。书此志恨。庚午樵生”;右:“抱经寝史”印,边款“拥书权拜小诸侯。抱经寝史,聊慰所嗜,号以‘慵蟫’,名实似颇相称。樵生志并刊”。


目前所见,《亦楼印存》收录印章及其边款所涉内容甚为丰富,涵括龚植的篆刻师承、印学思想、兴致爱好、典籍收藏、文人交游等各方面。此书不仅是一部印谱,更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文人史诗。龚植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将其篆刻艺术与人生感悟凝于方寸之间,从中亦折射出当年的社会变迁。


【文献获取】

古籍特藏阅览室(思明校区总馆405室)


查看原文请点击此处:https://mp.weixin.qq.com


文/图:古籍特藏与修复部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知识资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