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藏撷珍
【书香文脉·第26期】沉默的荣耀:吴石将军与“末次资料”

发布时间:2025-10-16

近期,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央视热播,该剧聚焦1950年前后台湾隐蔽战线上的伟大斗争,展现鲜为人知的中共地下情报人员吴石、朱枫、陈宝仓等烈士的英雄故事。

厦大图书馆珍藏着一批特藏文献,一般称之为“末次资料”,它与吴石颇有渊源。“书香文脉”第26期向读者推介这批珍稀文献,讲述其入藏厦大图书馆的传奇经历。


▲“末次资料”,总计755册,厦门大学图书馆藏


“末次资料”是什么?大多数人对此问题可能懵然无知,就像不知道吴石是何许人一样。这批文献起初并没有正式名称,因其内容主要是剪报资料,搜集与整理者是日本人末次政太郎,而粘贴剪报的衬纸上又印有“末次研究所”字样,我们一般称之为“‘末次研究所’剪报资料”,简称“末次资料”。

剪报以“问题”为导向加以汇编,每个主题的剪报装订成若干册,厦大图书馆现存755册。据初步统计,这批剪报涵盖中文、英文、日文三个文种,时间跨度从1913年到1940年,28年连续不断;剪报源自69种报刊,收录文章16万余篇,其中中文6.53万篇,日文6.35万篇,英文3.12万篇。简而言之,这批文献汇集了大量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纸资料,具有系统性强、文献数量大、资料来源广的显著特征,而且留存了大量搜集者的批注,无疑是历史学、新闻学、语言学、文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资源宝库,具有很高的保存与研究价值。


▲“末次资料”收录的中文、英文、日文报章示例

“末次资料”是怎么入藏厦大图书馆的?这与吴石有莫大关系。抗战胜利后,这批资料由国民政府接管,并从最初的存藏地北平运抵南京,由国防部史政局收藏。1948年秋,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陈诚(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总长)欲将国防部史政局的军事机要档案直接运送到台北,时任史政局局长吴石建议暂时送往福州。1949年初,500余箱机要档案运抵福州,其中就包括“末次资料”。6月,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章振乾、文史组组长傅衣凌等人得知从南京运来一批从日本军方缴获的军政物资,有意把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留下,便商请时任福建绥靖公署副主任吴石,以寄存的名义交由社会科学研究所保管,“末次资料”因此机缘而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原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亚南被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在他的运筹下,该所并入厦大,“末次资料”一并随行,章振乾也调任厦大教务长。由于这批资料十分珍贵,有人戏称“这是教务长的嫁妆”。王亚南校长也十分重视,专门设立资料科负责保管。1954年10月,资料科并入图书馆,“末次资料”正式入藏。


▲欧声和《〈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提要》,手稿,厦门大学图书馆藏


▲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全21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厦门大学图书馆藏

在很长时期内,“末次资料”基本上被束之高阁,鲜为人知。厦大图书馆一直珍藏着这批文献,自1979年开始,年过花甲的老馆员欧声和开始编写提要,历时15年完成中文部分的内容提要,其手稿约20万字。1984年,国家教委组织高校系统图书馆珍善本图书文献专家鉴定小组来校考察,将“末次资料”定为孤本珍贵文献。直到1997年,经过厦门大学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单位的数年奔走后,这批文献以“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的形式得以影印出版,其名称定为“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此后,不少报章开始登载揭秘吴石与“末次资料”的文章,学界也开始发掘这批文献的学术价值,曾经沉默的荣耀和尘封的文献渐次披露,为人所知。

▲郑立《冷月无声:吴石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厦门大学图书馆藏

《沉默的荣耀》热播,不仅让吴石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让以他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的功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与此同时,学界对“末次资料”的研究却仍有不足。我们期待借此良机,推动学界对这批特藏文献进行深入发掘,充分彰显其学术价值。

【人物小贴士】
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福建闽侯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官至国防部参谋次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抵御日寇侵略和推进人民解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开始秘密为中共工作,后按组织安排赴台湾执行潜伏任务。1950年因叛徒泄密,吴石被捕牺牲。1973年,为表彰其特殊贡献,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安排下,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


【文献获取】
古籍特藏阅览室(思明校区总馆405室)


查看原文请点击此处:https://mp.weixin.qq.com


文/图:古籍特藏与修复部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知识资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