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将夏末的余温揉进新学期的书页里,同时也开启了一场关于认知与成长的全新旅程。
本期书单,就像为新学期行程而准备的“行李箱”:有拆解思维壁垒的认知指南,帮你跳出惯性误区;有锚定专业方向的进阶读物,为深耕领域积蓄底气;也有抚慰迷茫的散文随笔,陪你在独处时与自己和解。不必急于求成,不妨在课后的黄昏、图书馆的角落,慢慢翻开它们。
一、书籍推荐
01《光明时代》

书籍简介:长期以来,“中世纪”是西方历史叙事的一个符号,是现代之前愚昧、停滞的“黑暗时代”。
本书则以新的视角回溯中世纪的千年历史,从拉韦纳的礼拜堂开始,以诗人但丁结束,重新审视了罗马的陷落、拜占庭的崛起、查理大帝的统治、维京人的迁移、阿拉伯人的扩张、奇迹传说、黑死病,以及蒙古人的冲击,向我们展现了中世纪罗马文化的延续,不同民族、地域之间人员、物质、文化的流动,不同传统的共存和冲突,重新发掘了处于非中心地位的女性、阿拉伯人、犹太人等群体的历史。本书指出,以西方白人男性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为现实政治服务,遮蔽了中世纪的真实面目,实际上中世纪是物质和精神不断流动、各种美丽和恐怖并存的“光明时代”。
02《归乡村记》

书籍简介:当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与社会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乡村发展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本书作者作为乡村生活的亲历者和专注乡村问题的研究者,对乡村现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从产业发展的困境与机遇,到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从基层治理的难题,到民生保障的实际状况,分“春夏秋冬”四部分把自己的观察写了下来。其全方位、多维度的解读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乡村的新窗口,拓宽了大众读者的认知视野,也为乡村问题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资料。
03《清华园日记》

书籍简介:本书写于1932-1934年,记录了青年季羡林在清华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习时光。与峨冠博带式的文章不同,这些自然无雕饰的文字没有去粗取精,没有粉饰太平,将一个愿意把自己活脱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季羡林真实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一个人的日记,不仅会看到他的生活,也能读到他的精神。时代不同了,环境改变了,但青年们遇到的青春课题却始终相同。《清华园日记》用一种温暖熟悉的方式激励着当代面临同样困惑与迷茫的年轻人,告诉我们人生要坦诚,要无畏,要在漩涡里抬起头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平常人平常事也能成就梦想。
04《莎士比亚书店》

书籍简介:一九一九年,莎士比亚书店在巴黎左岸悄然开张。渐渐地,它成为了人们梦想中的书店——是书店、图书馆、出版社;是银行、邮局、文化沙龙;是文人雅士汇聚的据点,英法文学交流中心,是“迷茫的一代”之精神殿堂。
西尔维亚以率直风趣的文笔,将繁华热闹的左岸风景徐徐展开:乔伊斯禁书《尤利西斯》的出版盛况;安塞尔《机械芭蕾》的疯狂演出;海明威解放迪皮特朗街的神勇英姿;醉酒差点跳下楼的菲兹杰拉德,拿乌龟捉弄人的纪德......守着这座书本砌成的城堡,一个单纯的爱书人西尔维亚,看遍作家百态,尝尽人世冷暖,见证一段以书结缘的文坛传奇。
05《思行无界》

书籍简介:本书是俞敏洪与刘慈欣、莫言、薄世宁、尹烨、吴京、刘嘉、周国平等来自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电影、心理学、教育等领域大咖的深度对谈记录。
对话,是思维的革命。俞敏洪的这15次对话,并非简单的问答,而是思想的深层喷发,能让固有的认知在对话中被层层瓦解,逐渐蜕变突破旧的边界,获得全新的可能性。本书记录的不仅是语言和观点,更是思维演化的路线图,俞敏洪用“提问者”的身份,帮助我们揭开思考者的底层逻辑,让每一个被困在认知牢笼中的现代人,摆脱思维惯性,成为复杂世界中的明白人。
二、访问方式
首次访问京东读书专业版的读者,请进入平台后,连接校园网-点击【机构认证】-检索/选择【厦门大学】-点【下一步】-输入常用手机号及真实姓名完成注册。注册成功后,不限制网络IP,随时随地随心畅读。
【手机端APP访问】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京东读书专业版APP”,iOS系统可到App store里直接下载,安卓端可在华为应用市场、小米/OPPO/VIVO应用商店、百度应用市场、应用宝等应用市场下载。

👆APP下载二维码👆
【电脑端访问】
电脑端打开浏览器
输入网址:https://m-tob.jd.com/